2021上半年,品牌广告传播中出现的新特征
- 来源:iwucai.com
- 发布时间:2021.08.11
-
分享
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,消费升级是未来十年不变的主题。新品牌经济增长成为一种趋势,此时新老品牌竞争的大时代已经来临。那么,今年的品牌传播升级趋势都有什么明显的新特征呢?行业普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:
- 品牌配置新格局;
- 媒体分化更明显;
- 从追求“品效合一”到“品牌营销的三合一”;
- 品牌传播从碎片化回归中心化;
- 流量红利结束,品牌广告回潮。
• 品牌配置新格局
根据2020年消费品市场的新特点可以判断,2021年品牌发展的一大趋势——新品类的流行带动新品牌的崛起。
而2020年诸多品牌的崛起在其背后普遍有个传播共性,既对于广告主和品牌而言,将线上与线下、内容化与场景化高效结合,通过互联网引爆品牌。两者的交互和共振在后疫情时代助力了品牌强劲复苏和增长,媒体格局也正是在此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新媒体快速发展,而传统媒体也纷纷积极转型,迎接媒体格局新时代。
• 马太效应:两极化、头部化趋势显著
2021年全球广告市场的复苏预期强烈,这将会是整体改善,还是局部改善?虽然结果还不得而知,但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共存象限,向上向下、向左向右的力量都有。
有一些趋势,在2020年已经显现:头部媒体逆势增长,马太效应显现,2021年将依然持续。
虽然受疫情影响,但实力较强的品牌反而视危机为商机,抢占市场份额,形成了逆势上扬的势头,建立了更积极的公众形象。当消费者内心不确定感上升的时候,会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感、信任感更强的品牌。
• 从追求“品效合一”到“品牌营销的三合一”
2020年,随着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的火爆,人们见识了转化类广告、效果广告的威力。但过去经常谈到的“品效合一”,更多侧重于基于流量所驱动的交易场景,很多时候往往掩盖了品牌的价值,忽视了品牌作为心智资源的重要性。越来越多的品牌经过实践发现,只单纯地追求流量,仅仅关注在交易渠道上,并非长久之计。
当品牌没有一定的知名度,消费者的信任很难建立,因为信任源于熟悉和认知。越知名的品牌搞直播或打效果广告、流量广告成果越好,只有品牌基础打好才能事半功倍。
品牌是长期价值的持续累积,流量是品牌价值的短期变现和收割。短期看,打品牌广告不见得立刻带来销量成长,因为品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要越过拐点才能带来持续上升,一旦建立了消费者认知,品效必然是能够协同的。
品牌是品质保障,是溢价能力,是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,品牌降低了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易的成本,提升了价值感知和期待,无论是留存老客还是拉动新客,拉升销量还是提升价格,品牌都是基石。
• 品牌传播从碎片化回归中心化
互联网传播天然携带的碎片化特征,曾一度令网红经济和长尾效应得以享受长达五年以上的黄金发展期,如今却慢慢显露它的弊端。互联网流量进入了下半场,流量主要靠打折促销,不仅不能打造品牌,还可能对品牌造成伤害。现今品牌打造需要从互联网碎片化、粉尘化向生活中的中心化媒体再度回归,通过品牌引爆和反复提示,建立品牌信任和社会共识,正成为新的传播趋势。反碎片化传播是趋势,也是思维方式。
• 流量红利结束,品牌广告回潮
现如今的海量信息,让精力有限的消费者反而不堪重负,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加依赖品牌。当信息量爆炸的时候,品牌是信息的减化器,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做信息减化,降低自己的选择成本,品牌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。
在这个背景之下,品牌广告回潮。流量红利结束,流量成本不断上升,使品牌广告重新受到重视。
实际上,火了2020年整年的直播带货,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对品牌的重视。因为,有一个本质不会变,消费者是根据品牌来选择的,品牌才是真正持久的流量。
所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:流量广告和品牌广告的作用是不一样的,效果广告是让人“买”,品牌广告是让人“爱”。没有爱的“买”,无法持久。所以只要是有品牌持续成长意愿的广告主,一定都会重视品牌广告的投入。品牌广告的作用是实现心智预售,渠道与流量的作用是实现促进成交。
在国内国际双循环,以及内循环的大背景下,中国本土品牌发展空间巨大。随着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双升级,新品类新品牌成为创业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之一,新老品牌竞争加剧,品牌广告将浪潮汹涌。
本文来自舞彩国际传媒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舞彩国际传媒是CCTV官方授权的央视广告代理公司,整合央视、卫视、新媒体等多重媒体资源,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媒体推广解决方案,并提供广告片拍摄与制作、电视广告监播等多项服务。
推荐阅读
-
2024年主流媒体在营销中的作用不可忽视
2024年品牌竞争日趋激烈,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日益多元化,主流媒体营销的作用不容忽视,它们在传播正向价值、塑造品牌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